「三軍未動,糧草先行」是指在古代發動戰爭前首要考慮的就是糧草資源,後勤補給。
在現今創業猶如打仗,而融資,則是每間初創企業首要面對的問題。對於一個初創項目來說,缺少資金,也就正如打仗沒有糧草,如何打仗呢?更不用說打勝仗了。一般而言,大部份初創企業過往尋找資金的途徑大部份都是到處向每家風投機構、投資人送商業計劃書,做路演,介紹自己的項目,萬一獲得青睞,將是初創項目成功始動的第一步,但往往事實是大多的初創企業在成功獲到第一筆融資前,早已耗盡精力,磨滅熱情,故籌措起動資金可以說是第一道難關,當中經歷的辛酸,所謂有苦自己知。
澳門初創融資現況
對於澳門的初創者而言,本澳並沒有專門針對初創的風投機構,尤其是種子輪、天使輪階段,就算寫好了商業計劃書 Business Plan - BP、組建好核心團隊以後,由於初創企業很多都並沒有營運基礎支持,較難從傳統融資渠道(比如銀行)得到支持。大部份都是透過各種創業比賽吸引投資人或主動出外到國內(北上廣深)及鄰近地區(香港)尋找風投機構投資,如果找不到,最後也只能靠"3F"- Family 家庭, Friend 朋友, Fool 傻瓜給你投資了。
澳門初創融資渠道
在澳門,一般情況下,初創企業有幾種方法可以取得資金:
1. 政府資助
在澳門,大家第一時間肯定會想到政府的各種資助及援助計劃,例如:“青年創業援助計劃”、"文化產業基金"、"中小企業信用保證計劃"、"中小企業專項信用保證計劃"、"中小企業援助計劃" 等等。但當中大部份都是需要企業本身已有基礎條件和具有一定的申請門檻。對於初創企業來說,也可能只有首兩個會比較適合,但是往往一般未必會批足,加上申請繁瑣程序,而且近年項目審核嚴格,就算申請了也要等一段長時間才能得到資助,對於初創企業說,此刻一個好的想法,若短時間內不能實現,經過一段時間後,也許就被別人捷足先登或已經過時了。在對於一些創新的想法,要等待政府的各種資金支持,只能是遠水,卻而不能夠救近火。
2. 銀行貸款
要問銀行借錢做生意,首先要證明你有錢,問題來了,如果有錢,還問銀行借錢幹嘛?銀行只能錦上添花,不能雪中送炭。這也不難怪銀行,因為始終銀行開門做生意,也是要保障自身利益,批出貸款的因素有很多,但是根據是企業的信用及營業基礎,需要提供一系列的文件,例如近三年的財務報表、業務紀錄、公司資產等等的文件等決定是否借款給企業。但對大部份較起步初創而言,公司什麼也沒有,所以一般也不會找銀行貸款(除非你有相當信心,能把自己的資產物業抵押)。
3. 到外地尋找傳統風投機構
澳門缺少針對初創的風投機構,很多時為了籌集資金,都要到國內(北上廣深)、鄰近地區(香港)、外國尋找風投機構投資。這些機構會從初創企業的核心團隊、獨特性、執行能力、項目的商業模式、市場規模、競爭對手等多角度分析這家初創企業是否值得下注。
4. 3F - Family, Friend, Fool
自己積蓄當然是籌措起動資金最容易的方法,如果沒有,只能從由身邊的家人,朋友,甚至是一些對你的項目很有信心的獨立投資人,說服他們投資。由最初始的種子輪,所需要的資金較少,家人朋友都能夠幫助,但當進入下一輪融資,就很有需要找外面的投資機構支持。
股權眾籌門檻低,靈活快捷
一般而言,初創起動資金動輒數十萬至幾百萬元不等,就算"3F"也不是隨時能夠拿出來支持你的(當然你的"3F"很富有就另當別話)。而用眾籌來籌措起動資金,相對容易達成目標。眾籌並不是一個新概念,相信大家都很熟悉這個詞的意思,凝聚眾人力量,聚沙成塔。外國有一些眾籌平台,如KickStarter、Indiegogo 協助創業者籌集資金。而往往這些平台上的眾籌項目,都屬於短期性質,主要用於生產某件產品,當完成後,資助者可能將會以優惠價格得到成品,但隨後就與資助者無關。
眾籌的類型大致可分為四種:募捐、回報、股權、債權;而 KickStarter 這類的平台屬於前兩者,主要不是為了在金錢上得到回報,贊助性質為主;而後兩者則為了得到公司的股權或債權,對公司有信心,希望透過初期投資在未來得到豐厚回報而作出的。
在過去,澳門也有本地手錶初創企業透過 KickStarter 成功籌集超過三十五萬港元的起動資金。也證明了這個方法的可行性。
試想像一下,如果能夠透過眾籌平台,集腋成裘,讓大眾以一個非常低的門檻投資初創企業的部份股權或債權,而初創企業又可得到起動資金,假若初創企業項目成功,這些投資者也得到相當的回報,這個也是股權眾籌的理想情況下的構想。
簡單來說,股權眾籌與目前市面上的股票市場無異,但門檻相對低很多,而且透過網絡平台,將項目的詳細資料公開予一般投資人投資,短時間內解決資金問題。
設立本澳的初創融資眾籌平台
大量例子證明眾籌平台能夠為初創企業帶來第一筆的起動資金,驗證概念的可行性。那麼在初創融資困難的澳門,除了直接引入外地風投機構外,是否也可以考慮設立一個澳門的初創融資眾籌平台?主要用於為澳門的初創企業提供多一個籌集資金的可能性。讓本澳的初創企業把創意想法和項目都放在平台上,供本地及全球的投資者發掘優秀的項目投資。如果項目最終在澳門落地,更可以促使澳門人支持本地創業者,除了是投資者,也可以成為項目的實際客戶,參與其中。
這個初創融資眾籌平台也是作為初創企業與投資者之間的橋樑,能夠有效建立初創的生態系統。
澳門居民的投資工具少,可供選擇的傳統投資渠道大致上有:定期存款、股票、債券、房地產。初創融資眾籌平台的出現,除了外地的投資者外,也可以為澳門居民的增加多一個投資選擇。
初創融資眾籌平台的商業模式
要確保平台長期穩定運作,就一定需要可行的商業模式。
一般而言,股權眾籌平台有幾個方式收取費用:
- 在眾籌成功後,收取眾籌項目總金額的指定百分比作為處理費用;
- 眾籌項目的初創收取申請眾籌的費用;
- 向投資者收取股權託管的管理費用;
股權眾籌涉及的風險
當然,正所謂「針無兩頭利」,凡事都有兩面,雖然股權眾籌這種方式可以讓投資者直接參與初創企業早期投資,但上面也提到,收益和風險是相對的,高風險,高回報。在理想情況下,若項目一旦成功,可達到多嬴局面,所得到的潛在收益將很可觀,但另一方面,失敗風險也極高,投資者也有可能損失全部投資金額。
不過話說回來,在這個初創階段,本來金額相應而言較少,若人數較多,各人投入的資金將會較少,風險也會被分攤。就假設一個初創企業需要三十萬元作為起動資金,透過平台得到一百個人的支持,每人的付出為三千元,萬一出現最壞情況,也相對而言較容易負擔。
股權眾籌當中有機會涉及的風險也包括:
- 初創企業倒閉
眾所周知,初創企業的失敗率是相當高的,由於往往新的概念的驗證和技術研究都需要一定時間,而在當時也未必能夠很快地被市場接受,很容易導致初創企業的倒閉,要有一定的心理準備。
- 項目資訊有機會未完全披露
初創企業使用股權眾籌平台上發佈項目的資訊,可能是一份商業計劃書、一段影片、甚至一件初成品。各位有興趣的投資者也就只能在這些有限的資訊內一窺項目內容,國外的眾籌平台經常出現這種情況:一段介紹影片做得美侖美奐,好不精彩,但項目最後實現出來的效果卻差強人意,與項目最初形容的效果相距甚大。相比於傳統證券市場,投資者很有可能未有機會得到全部信息,而影響判斷。
- 股權缺乏流通性
股權眾籌購買到初創企業的股權,由於缺少交易市場,往往變現渠道有限,而且初創估值較難評估,較難轉手,相比於傳統證券市場,股權眾籌的證券流通性相對較低。
- 眾籌平台倒閉
眾籌平台也有機會出現倒閉、停止運作、欺詐的情況,從而令投資者損失。
- 項目跨境風險
初創企業的目標市場很有機會不是澳門本地市場,而是外地,故項目會出跨境運作的情況,由於不同地區的法律制度有所不同,當出現任何負面情況,投資者較難保障自身權益。
- 缺乏合理監督
在初創企業眾籌成功後,一般的眾籌平台很難起到合理監督資金去向的作用,甚至是產生收益後,各投資人的分配問題。
澳門法律問題
除了以上幾方面的風險外,個人認為最大問題在於本澳的法律層面。
眾籌換個說法,就是集資。而透過互聯網方式運營眾籌平台,屬於較新的融資方法,在澳門法例內應該未有針對訂明相關條例,但根據《澳門金融體系法律制度》規定,金融機構需在金融管理局登記及取得牌照,方可接受公眾存款。而金管局網頁上也有提供相關機構的清單資料。任何機構向公眾收取存款,無論利率多少,只要屬未經金管局發牌,就可能觸犯了《澳門金融體系法律制度》的“未經許可接受存款”罪,構成刑事犯罪,最高可被判處兩年徒刑。因此在澳門經營眾籌平台也應該需要先取得金融管理局發放的牌照。
涉及企業的股權眾籌,也會涉及到《澳門商法典》當中的條例。
個人認為,如在目前澳門的法律層面下,若非金融機構,要建立眾籌平台,而且涉及企業股權,肯定未能合法經營。
由於筆者並非專業法律人士,對澳門法律未必瞭解太深,也可能理解有誤,有緣讀此文並熟悉澳門法律的朋友,如發現問題,歡迎提供意見。
區塊鏈初創融資眾籌平台
上面提到,要設立初創融資眾籌平台風險也是相當多,不過如果使用區塊鏈技術結合初創融資眾籌,可以使得整個平台有合理透明化、並設有預防機制,問題也可一一解決。
區塊鏈技術能夠很好地解決信任和資金監管問題,首先,眾籌平台可以以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形式營運,透過智能合約和共識機制,這樣就解決了第三方經營的信任問題,而資金流向也清晰可見,甚至當企業收益分紅,也能夠在平台上進行合理分配。上面提到風險,例如眾籌平台倒閉、缺乏合理監督也就不存在了。針對股權缺乏流通性的風險,也可以在鏈上建立股權二手買賣市場,增加股權轉讓的便利性。
區塊鏈技術也可以解決了項目的知識產權問題。有很多人會對公開自己的創業點子產生懷疑,怕被別人抄襲,使用區塊鏈技術,可以進行知識產權存證,當發佈在平台上,就能夠很好地保障了知識產權,當出現被侵權的情況,區塊鏈上的存證就成為一個有力的證明。
區塊鏈技術還能對融資企業的企業主進行信用記錄,企業主以往發生所有的眾籌紀錄和詳細資料都會被上鏈,當出現欺詐、企業倒閉等負面情況,也會在鏈上紀錄,成為後續投資者的參考和評估。
2018年,香港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對外表示,正向澳洲證交所學習區塊鏈系統結算交易,將要推出針對初創企業,規模較小的的「私人市場」(Private Market)。而這個以區塊鏈技術建立的中央資訊平台,紀錄初創公司資料如股東名冊及股權架構,以至股票登記和轉讓等,方便投資者查閱。由於不涉股權買賣,所以毋須證監會批准。
總結
對於目前澳門的初創企業來說,取得起步資的首輪融資是一個較難解決的問題,傳統的信用融資,對於澳門初創企業來說,困難相對較大。澳門的初創融資渠道也不外乎傳統的政府資助、銀行貸款、到外地尋找傳統風投機構、3F。而數年前也興起了眾籌的概念,亦有澳門本地的初創企業靠國外的眾籌平台成功取得起動資金。而近年也更衍生至股權眾籌,當中也有門檻低,積少成多,靈活快捷等優勢,但也其中有不少風險,而且投資風險也相當高。而區塊鏈的技術,就能夠很好地預防這些風險和以技術手段保障投資者的權益。因為如果能夠設有一個結合區塊鏈技術的初創融資眾籌平台,直接面向市場,相信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優勢,更可提高本地初創企業的質量和競爭力。
相信最難解決的問題,應該就是澳門的法律問題。若法律不進行修改,這個"區塊鏈初創融資眾籌平台"概念亦很有可能將無在澳門推行。 其實可以參考外地的成功的相關監管法例,結合多方面的研究,進行大量的案例分析,吸取教訓,製訂適合澳門的一套金融科技法律。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澳門的互聯網金融科技仍未起步,相關的法律、技術人材配套也需要時間完善,近年鄰近地區,例如香港,已經在金融科技上奮發前行,澳門也提倡搞具澳門特色的特色金融,而且在政府近年也在大力支持青年創新創業,如果能夠結合金融科技和青年創業,除了能夠有效為本地初創提高融資的成功率,更能提高澳門長期提倡的平台作用,甚至成為另一個特色金融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