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區塊鏈時,經常會看到 "Decentralized" 這個詞,而大部份人都會翻譯其為 "去中心化",而在網絡上找了大部份的文章亦然,所以基本上都是"複製貼上",人云亦云,但又不明白這個詞的實際概念。
在理解或討論一項未知的事物前,必先理清該事物的本質或定義。
如果開始時就對該定義模糊或差生誤解,將對後面的理解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個人理解 "Decentralized" 這個詞應該翻譯為"無關鍵中心化"、"多中心化"、"弱中心化"、"分散式",即系統中不存在中介無關鍵節點,而不是"去中心化"。
2016年6月30日,在W3C區塊鏈標準會議上,以太坊核心開發團隊EthCore明確表示,不再使用Decentralized這個詞彙,而是使用P2P、Secure、Serverless這裡純技術性的詞彙。
當然,EthCore團隊只是以太坊生態系統的一家創業公司,並不能代表整個以太坊基金會和社區的觀點和立場。
不過,要完全理解區塊鏈,首先弄清楚 Decentralized 這個詞背後的實際意義是有必要的。
最早在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在比特幣白皮書(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中,亦只使用 Peer-to-Peer(P2P)描述區域鏈技術及加密貨幣 ,而 Decentralized 這個詞在通篇文章中根本沒出現過。
好,那既然中本聰在白皮書中並沒有提到Decentralized,那我們先看看他提及的點對點網絡 Peer-to-Peer Network 是怎樣的。
這張圖就很清楚了顯示了 Centralized(中心化)、Distributed(分布式)、Decentralized(無關鍵中心化)、Peer-to-Peer(點對點)四種網絡結構的分別。
Peer-to-Peer Network 點對點網絡
點對點網絡( Peer-to-Peer Network,簡稱 P2P),P2P並不是什麼新概念,很多年前網上很多文件共享服務、視頻直播服務就是使用P2P網絡協議實現的,大家還記得 BitTorrent (BT)吧?它比Blockchain還要早出現,它亦是使用了P2P網絡協議來實現的。簡單來說,P2P網絡是一個對等網絡,網絡中每個節點的地位相當,沒有任何節點屬於中央控制地位,也沒有任何節點扮演交易中介的角色;網絡中每個節點既是 Server Side 服務端,亦是 Client Side 用戶端;節點可以選擇隨時加入,隨時退出;節點可以選擇運行所有的功能( Full node),也可以選擇運行部分的功能;節點越多,整個系統的運算能力越強,數據安全性越高,抗破壞能力越強。而大家耳熟能詳的比特幣 Bitcoin 則是採用了P2P網絡協議。
在出現比特幣之前,大家對於交易都總是雙方交易需要一個具有可信的中心金融機構作為中介角色,任何經過這個中心化機構的交易都會被記錄及監管。而當比特幣出現後,由於比特幣是採用P2P網絡協議,大家的交易再不用像之前那般需要中間人,而是可以直接地與對方交易。
那再來看看 Decentralized 又是怎樣的?
Decentralized 無關鍵中心化或分散式
Decentralized 這個詞個人理解應該翻譯為"無關鍵中心化"、"多中心化"、"弱中心化"、"分散式",即系統中不存在中介無關鍵節點,而不是"去中心化"。
Decentralized 首先有個很明確的概念就是:沒有一個節點會被其他節點指示應該做什麼,整個網絡中沒有屬於關鍵中心的節點,所有節點之間的權利和義務都是相等的,當網絡中任一節點停止工作或退出都不會影響系統整體的運作,非常穩健。
Decentralized 其實要表達的是減少對"中心"或"關鍵節點"的依賴性。目前網絡上大部份的系統及服務,都是 Centralized 中心化形式構成,比如說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等等,雖然這些公司內部的系統架構及網絡都採用分布式網絡作為他們的服務底層基礎,目的是為了提高運算能力及數據可靠性、縮短服務響應時間。那就意味著一個系統可以是同時成為中心化和分布式的。但對用戶而言,系統中所有數據、資源、管理權等其實都集中在這些公司手上。這種類型的缺點是,當用戶增加,該公司的集中管理的基礎設施、伺服器、網絡都要隨之而增加,更重要的是,一旦發生故障,就會影響所有用戶,當然,以目前這些公司的體量,發生機率很低,但,誰說得准呢?另外,倘若他們公司的伺服器不慎被入侵,數據庫內所儲存的資料可被篡改或竊取,最重要的是,他們對所有用戶的數據都擁有絕對的"生殺大權",權力掌控於少數人手上。
Decentralized 無關鍵中心化網絡中並沒有中央的伺服器的特性,一旦在 Decentralized 網絡中發佈了DApp (Decentralized Applications 分散式應用)就無法撤回,亦不能停止。DApp中的數據會在所有節點中都存在,每個節點均是獨立而不受影響的,任何一個節點停止工作或損壞時,整體網絡仍然能保持運作。有很多建基於Decentralized 無關鍵中心化網絡的數據庫系統上的DApp都可以實現這個功能。
比如:BitTorrent、InterPlanetary File System(IPFS)等等。
同時,關於 Decentralized,還有幾個定義也要瞭解,這將會對後面學習區塊鏈會更容易理解:
Decentralized Applications (DAs) 分散式應用
分散式應用簡單可理解為運行在 Decentralized 分散式網絡中的應用程式。
Decentralized Organizations (DOs) 分散式組織
在大部份傳統的組織結構裡面,是集權且具有層次結構的組織。而 DO 則是賦予它所有員工權力一種方式。簡單理解就是權力下放,但完全分權並不一定是做事的最佳方式,所有DO會針對有不同程度的權力下放。
簡單理解就是以往公司都要員工在集中在一個幾個辦公上班,資源共享,方便管理及監管。如選擇 DO 這種方式,則可讓員工在任何地方上班,遠程協作,更具彈性。
而DO 更多是形容這種組織結構方式。
Automated Agents (AAs) 自動化代理
AA 自動化代理,就是一堆軟件在沒有任何人的干預下自主運作的。
非常容易理解的例子就是:電腦病毒。
當電腦中了病毒後,病毒會自行複製並以預定好的程序自行傳播感染其他電腦,而在這個過程中,電腦病毒的開發者並不需要每次都手動決定病毒該如何複製,以什麼方式傳播等等的手動操作,病毒就會自行地嚴格按照開發者設計好的思路執行。
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s (DAOs) 分散式自治組織
DAO 即分散式自治組織,大致上結構和性質都與 Decentralized Organizations (DOs) 分散式組織一樣,不一樣的是,在DAO中,是由 AI(人工智能)做決策及維護的,而不是由人類做決定。DAO 就像一個全自動的機械人,當它全部的程序被設定完成後,它就會按照既定的規則開始運作。
值得一提的是,在運作過程中,它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不斷的自我維護及升級,通過不斷的自我更新來完善並適用於它周圍的環境。
DAO的形態非常廣泛,它可以是某種數字貨幣,也可以是一個系統或者機構,甚至可以是無人駕駛汽車。
他們為客戶提供有價值的服務。這種服務可以是貨幣傳輸(如Bitcoin),應用平台(Ethereum),域名管理系統(Namecoin),或者是任意一種其他商業模式,這些商業模式顯然更像是特定機構的股票而不是單一的貨幣。每個DAO都有其自己的條款和條件。你將永遠有權查看你擁有的、可支配的、數字貨幣形式的DAO股份,並且有可能從中獲得股息。
比特幣和以太坊就是典型的DAO,絕大多數的規則都是公開透明的,如數量上限,競爭記賬的共識方式和規則等,你從某種程度可以將它看成一個沒有人控制的支付機構,而每個擁有比特幣或以太幣的人都會是該機構的股東,而那些礦工和開發者也通過貢獻自己的服務成為該機構的參與者,當該機構被越多的人需要時,他們持有的股份權益就有可能會增值,增值之後他們就可以分享機構的收益,參與機構的成長。
總結地說,DAO是一種全新的機構形態,可能是未來互聯網上組織形態的雛形,不受任何單個人的控制卻有明確的目標,能夠自己進化和發展。
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Corporations/Companies (DACs) 分散式自治公司
DAC 即分散式自治公司,與DAO大致都是指一種建立在區塊鏈上,無需並也不能人工干預,且可按既定規則自主運行的公司、企業、政府等的組織形式。每個人都可以通過購買該組織的服務權
DAO 和 DAC 這種概念其實與區塊鏈中的智能合約 Smart Contracts密不可分的。
在學習區塊鏈技術的過程中,會涉及大量概念及專有名詞及定義,需要實際地理解及消化,如在初期對概念及定義一知半解,將會對後面的識知造成障礙。在這篇文章中詳細地解釋了 Decentrailzed 分散式網絡 及 Peer-to-Peer 點對點網絡,亦介紹了Decentralized Applications (DAs) 分散式應用、Decentralized Organizations (DOs) 分散式組織、Automated Agents (AAs) 自動化代理、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s (DAOs) 分散式自治組織、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Corporations/Companies (DACs) 分散式自治公司等與區塊鏈技術相關概念。
參考文章: